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湛江:“百千万工程”三年绘就“县域强、镇域活、乡村美”图景
2025-11-02半岛体育,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半岛体育APP下载
徐闻县的菠萝地里,变化看得见。35万亩菠萝田连成一片,被《国家地理杂志》称作“中国罕有的壮美景观”。以前农民最怕“菠萝熟了卖不掉”,这三年,当地把“菠萝的海”从“种得好”变成“卖得好、玩得好”。每年春天的菠萝文化旅游节,成了村民的“丰收节”——今年举办的徐闻菠萝文化旅游嘉年华,单次活动吸引游客5万人次,拉动农产品销售1.2亿元。“以前菠萝地头价才几毛钱一斤,现在游客来了,现摘现卖能卖3块多,还能卖菠萝干、菠萝汁。”徐闻县曲界镇果农李叔说。村里还办了9家“鲜切小菠萝”加工厂,创产值近3亿元;莲香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厂房里,菠萝罐头、果汁、果酱、冻干、凤梨酥生产线万元。最让人惊喜的是那条菠萝资源化生产线,以前没人要的菠萝叶能提取纤维做布料,菠萝皮、果渣能发酵做酵素洗衣液,年产值增加3000万元。成功举办两届徐闻马拉松赛事,打造“跟着赛事去旅游”品牌,今年赛事直接拉动体育旅游消费3900万元,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民宿,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建成全国唯一的RCEP菠萝国际交易中心,对接RCEP实现每年菠萝出口近2000吨,2023年徐闻菠萝首次亮相意大利国际果蔬展,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世界菠”品牌日益响亮。
“万村清洁”行动,是湛江环境变化的“一针”。全市12149个自然村,都被纳入清洁范围,3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花在了垃圾桶、垃圾转运车、保洁员工资这些“实在事”上。截至9月12日,累计发动152.56万人次村民参与过清洁,8466个自然村变干净了,占比68.57%。清理了26.65万吨垃圾、整治了29.2万处乱堆放、拆除乱搭建150余万平方米,农村保洁员覆盖率从6月的80.15%提升至96.22%。徐闻县和安镇湾仔园村更有意思,村里画了“作战图”,每个网格谁负责、要干什么,都标得清清楚楚,25幅彩绘外墙画着菠萝、渔船,8个“四小园”里种着蔬菜、果树,村民自发组成管护队,每天早上都有人打扫村道,“自己的村子自己管,干净了心里也舒服。”
城镇的变化,更透着“烟火气”。湛江以51个典型镇、267个典型村为抓手,推动“七个一”项目落地,没搞“高大上”的形象工程,而是盯着农贸市场、污水处理这些“民生痛点”。28个典型镇196个“七个一”项目全面开工,完工率14.8%;267个典型村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共有培育项目626个、已开工370个,完工率28.12%。廉江市安铺镇完成7000平方米农贸市场改造,建成1万吨级污水处理厂,147条自然村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成功通过省美丽圩镇“七个一”验收,入口设计入选省案例。“三线个典型镇中,已完成或正在开展圩镇范围内部分区域公共路由建设45个、占88.2%,空中的“蜘蛛网”少了,街道更清爽了。
基础设施的“补短板”,更让民生温度看得见。农污治理攻坚推进,全市纳入年度农污治理任务3258个,已开工3161个、开工率97.02%,完工1622个、完工率49.79%,完工的项目让村里的水变清了。广东实验中学湛江学校的落地,为不少农村孩子提供了优质学位;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迁建项目,改善了基层医疗条件;赤坎区投入资金改造老旧小区,惠及众多居民;霞山区“党群连心·共享厨房”免费为住院患者家属提供烹饪场地,成为“有温度的民心工程”。
让老手艺“活”起来。赤坎区深入实施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工程,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中国最美网红打卡地”。近三年,全区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游客接待量、旅游消费持续实现大幅度增长,2025年春节期间全区接待游客90.56万人,比2022年春节增长超500%。赤坎老街实施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引入30余种各级非遗,举办非遗巡游200余场次,“全红婵打卡赤坎老街景区”等热搜线亿次,成为“中国最美网红打卡地”。
红色传承,让老故事“暖”了人心。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作为解放海南岛战役启渡点,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成功争取中组部专项资金,在原有渡琼作战指挥所和陈列馆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实施红色遗址及周边环境提升工程,征集各类文物164件,通过改陈布展,重现历史,更好地留存这段解放海南的红色记忆,将其打造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依托中国大陆最南端区位和珊瑚礁群,建成省内规模最大的珊瑚主题科普展馆,创新“保护+研学”模式,推动珊瑚礁保护区成功入选省科普教育基地和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截至2025年9月,景区接待游客突破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6亿元。
IP打造,让好风光“火”了出圈。湛江创新“媒体+”赋能模式,推动“徐闻菠萝”高铁专列跨越多个省市,央视《山水间的家》专题报道灯楼角魅力。徐闻县角尾乡依托得天独厚的“极南”区位、珊瑚礁群、红色文化等资源禀赋,统筹推进空间扩容、业态导入和品牌打造,实现从单一景点向综合旅游目的地的转型升级,顺利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深度挖掘北纬20°13′14浪漫坐标内涵,创新打造“南极村”爱情主题地标,依托春节、520、七夕等节点,在景区创新策划“520乡村振兴音乐季”“南极之恋集体婚礼”等特色活动,2025年的集体婚礼吸引全国100对新人参与,微博线亿次。通过持续举办“来大陆南极村浪漫过大年”等品牌活动,强化“世界爱情角”形象。
遂溪县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贤动力”引领,引导贤达企业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批发中心有限公司创建并运营广东北部湾农旅产业园,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发展理念,通过夯实产业基础、完善服务配套、推进业态融合,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园区先后被评为省级休闲农旅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并于2024年入选省职工疗休养基地,自2023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园区已开发超过3800亩,建成优质蔬果种植区、供港澳蔬果种植区等专业化生产区域,年蔬果产量达2000万斤,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成为华南地区副食品动员中心和“广东省菜篮子”重要基地;采用“村党支部+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社+农户+订单”的合作模式,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就业和合作种植等方式深度参与产业发展,园区累计带动农村就业2万人次。
压实责任,破解“空转”难题。建立市县镇三级干部常态化“蹲镇蹲点”工作机制,下沉项目施工一线驻点监督。创新开展“我邀镇党委书记逛逛街”,让镇党委书记以“施工队长”把办公室搬到街头巷尾、扎根工地,直面民生痛点、提振精神面貌。优化调整市县两级指挥办架构和组成人员,在全市范围选调3名优秀干部配强队伍、从市直部门抽调8名经验丰富的干部挂职,推动各县(市、区)进一步增加人员编制,各县(市、区)指挥办核定行政编制人数57人、到位53人、占比92.98%,同步增加80个事业编制、12个周转编制,全市指挥办系统干部编制同比6月增加97个、增长152%。市指挥办每周一次例会研究工作安排、理顺内部运转,一次调度研究重点任务、解决具体问题,定期听取各工作专班汇报;不间断开展专项督导、明察暗访,24小时内反馈整改意见、48小时内形成整改措施、一周内完成整改。
整合资源,汇聚“共建”动能。央企、国企、民企协同发力:强化与中建、中交、中铁等央企“公益+微利”合作,截至8月31日,3家建筑业央企累计助力10个县(市、区)、开工项目512个,总投资约126.91亿元;省属国企助力湛江签约38个项目、落地7个,完成投资72.11亿元;“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提效,年内160家企业参与、结对帮扶行政村334个,已投入2.94亿元。全力开展“百会万企”行动,推动镇街商会建设,全市122个镇街已成立115个商会、同比6月增长30.68%,引导投资超13亿元。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断深化,已获批1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子项目已开工68个,拉动投资金额约61.81亿元,实施农用地整治1.41万亩,建设用地整治0.23万亩,生态保护修复1.96万亩。高水平谋划建设贯穿全市五县四区47个镇(街)、总长604公里的湛江环半岛滨海旅游公路,通过“环半岛滨海旅游公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文旅融合+城乡风貌提升”,系统推进县域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区域通达水平提升、雷州文化挖掘开发,打造与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环万绿湖两大片区遥相呼应、协同联动的环半岛片区。


